“酱香拿铁”火出圈 酒驾危害记心间
近日,某品牌联名咖啡饮料“酱香拿铁”上市,一经推出便火爆朋友圈,而作为一款含酒精的饮料,饮用后是否涉及酒驾的话题也冲上了热搜榜。
“这到底是酒还是咖啡?”
“喝完能不能开车?”
……
今天,小编就来一探究竟,顺道给大家来一个酒驾醉驾的小普法。
根据查询及官方客服回应称:酱香拿铁酒精含量低于0.5度,但不建议未成年人、孕妇、驾驶人员、酒精过敏者饮用。
由于每个人的酒精代谢能力、饮酒量、饮用的酒水种类等不同,体内酒精分解代谢的时间也各不相同,酒后驾车不会以司机的自我感觉作为评判标准,也不会以饮酒后时间长短来界定,而是以人体血液酒精含量测试结果为准。如果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毫克以上不足80毫克,应认定为酒后驾驶,达到80毫克以上的,认定为醉酒驾驶。所以,小编还是不建议大家饮用酱香拿铁后开车。
借此机会,小编再来给大家讲讲酒驾醉驾的危害。
酒驾醉驾分别要面临相应的行政处罚、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特别是醉驾,有些地方已经将醉驾经历纳入个人信用记录,贷款、消费等都会受到限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行为人不仅不能得到保险公司理赔,还要被吊销驾驶证,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资格。
更为严重的后果是,行为人在承担刑事责任的同时,还需要对一系列附随后果负责,我国《公务员法》等法律明确规定受过刑事处罚的人不能从事相关职业或者担任特定职务,因危险驾驶罪被判刑的人,会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公职人员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等。
除此之外,因醉驾受过刑事处罚的不仅本人会受到诸多限制,有关的附随后果还可能会影响到子女,其子女在报考公务员、警校、军校或者在安排关键、重要工作岗位时,难以通过有关的材料审核,可以说是“一次醉驾,抱憾终生”。
从网友们对“酱香咖啡”的议论中也不难看出, “饮酒不开车”的安全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部分人心存侥幸,不惜以身试法,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追悔莫及。
案例一:
2023年6月19日20时许,被告人刘某在秭归县茅坪镇朋友家中吃饭期间饮用三两白酒后,于次日0时许驾驶无号牌二轮摩托车被公安机关查获。经检测,刘某的血液中酒精含量为 88.30mg/100mL。2023年8月21日,刘某因犯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五百元。
案例二:
2023 年 6 月 25 日,被告人颜某某在位于秭归县茅坪镇家中吃午饭时饮下约 1 两白酒。当日 15 时许,颜某某驾驶普通二轮摩托车被公安机关查获。经检测,颜某某的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 85.60mg/100ml。2023 年 8月 22日,颜某某因犯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
案例三:
2023年4月30日17时许,被告人屈某某与好友在秭归县归州镇某农家乐吃晚饭时饮用了白酒。当日22时许,屈某某驾驶小型汽车被公安机关查获。经检测,屈某某的血液中酒精含量为88.89mg/100ml。2023年8月25日,屈某某因犯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一个月零十五日,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
▲没有醉酒驾驶的人也有可能成为危险驾驶罪的共犯。
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车辆所有人明知他人已经醉酒且要求驾驶机动车时,仍将车辆出借给醉酒人使用的行为(帮助犯);二是行为人明知驾驶员饮酒,教唆、胁迫或命令驾驶员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教唆犯);三是在饮酒过程中,行为人明知驾驶员必须驾车出行,仍极力劝酒或胁迫、刺激其饮酒,且饮酒后不给其找代驾的行为。
案例:
2019年2月8日晚,黄某与李某等人相约聚餐,聚餐结束后,黄某在明知李某喝了酒的情况下,仍借车给李某。后李某驾车不慎与对向驶来的轿车发生碰撞,造成李某受伤及车辆受损的道路交通事故。经鉴定,李某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187mg/100ml。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李某醉酒后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黄某明知他人饮酒仍提供车辆,二人的行为均已构成危险驾驶罪。
2023年是醉驾入刑第13年,广大驾驶人要以此类案件为戒,切记酒驾害人终害己,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不要触碰法律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