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浠水法院:推行全员绩效考评激活满池春水

时间: 2017-03-23 10:46

浠水实行全员岗位绩效考评自2月16日正式执行后,彻底剔除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寄生土壤,这一改革措施在一个多月的运行过程中,亮点频频,可谓是一石激活“满池春水”,呈现出队伍“活”起来,事业“好”起来良好趋势。

一是抓住关键少数,干事有标竿。绩效考评严格实行“院长——分管领导——庭长——部门工作人员”的层级考核,既赋予院领导、庭长、科室负责人对分管单位、部门工作人员的考核权力,其本人的工作也要接受其上一级领导的考核。考评办法施行后,党组成员除担负原有行政管理职责外,均分配到各业务庭、法庭,与其他法官组建成审判团队,严格按照省高院规定的办案任务数量办理案件。副院长周冬益与民二庭法官组建成审判团体,至3月份,已受理案件11件,开庭8件,审结案件2件。审管办主任蔡德刚除做好审判管理、庭审查、案件质量评查等工作外,还与竹瓦法庭法官组建审判团队,个人已受理案件33件,审结5件。院领导、庭长、科室负责人愿管事、善管事、能干事的能力极大地凸现出来。

二是抓考评规范,剑指走过场。业绩考评内容与岗位实际工作紧密相联,全员接受考评,院领导和全院干警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所有涉及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大到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纪律作风,小到法官庭审迟到早退、书记员庭审记录字迹潦草,开庭礼仪规范、对待当事人态度,以及审判业务目标、审判质量监督管理,全部纳入绩效考评内容当中,每月底对全员完成工作情况进行量化打分,督促全院干警多办案、办好案,干好事,履好职。

对第一个月执行《岗位绩效考评办法》中出现的各吹各的调、打分标准不统一、不严、不实、不全、不准、不协调、凭印象打分等问题,即时给予 “重拳震慑”,先后召开两次中层干部会议,再次统一思想认识,再次统一考评口径规范,严肃指出对第一个月绩效考评中出现“不敢真考,不愿真考,想当老好人”问题给予“能容忍”,第二个月考评再出现单位负责人不敢真考,不愿真考,想当老好人的情况将给予“零容忍”。要求在考评中走过场、执行考评标准不严的单位立即撤回原考评结果,重新进行考评,真正做到一把尺子量长短,一个标准定优劣,工作成效如何,都由绩效考评成绩这个刻度来说话。

三是抓奖优罚劣,激发干事活力。全员岗位绩效考评分数与个人奖罚直接挂钩,以业绩论英雄,彻底剔除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寄生土壤,在岗混日子的人少了,想干事、谋干事的、想办法完成任务的多了,履职尽责已成为人人唱响的主弦律。团陂法庭程呈友法官身处最边远法庭,至3月中旬已受理案件46件,审结22 件,位居全院法官办结案件数量第一名,继续保持了“办案标兵”的风范。执行局执行难案多、“用两至三年解决执行难”压力大。全局干警放弃休息日,晚上加班干,第一季度“春季围猎”行动目标任务56件,执结完成51件,在全市排名第二。邬韬原在散花法庭工作,因公务员身份未解决问题,曾一直在思想上有困扰。调整到执行局岗位,他充分发挥出文笔好、信息化技术娴熟的的特长,完全进入工作角色,做到全局执行案件情况、执行案件管理软件应用“一门清” ,成为执行局内务管理顶梁柱。执行局干警王剑曾身患中风疾病,坚持上班,主动要求局长分派工作任务。

绩效考评办法施行一个月来以来,对全院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思想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和危机感,起到了“鲶鱼效应”作用,带来工作观念转变,从被动应付工作到积极主动工作,工作效率也就显而易见地得到提升,队伍精神面貌也由“死水一潭”变为“满池活水”。已有多人因不适应工作岗位要求,主动提出离开岗位,请求党组调整适当工作。过去受理案件分派不下去,在网上分派出去的案件被从网上退回,分派的中心工作、政治学习活动不参加或应付了事的现象都消声匿迹。至3月23日,全院共受理案件1405件,审执结840件,结案率41.5%,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73%、76%,结案率增长1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