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法院工作怎么干 基层代表说了算”
——浠水法院走访基层人大代表小记

时间: 2022-06-16 08:29 来源: 浠水法院

“长江村是远近闻名的产业发展先进村、无访村,我这次走访除了了解基层需求,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外,还希望把你们的先进经验带到其他地方。”

6月15日,仲夏时节,浠水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孙胜华带队,按照“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要求,走访巴河镇人大代表,深入长江村、芦花村、徐家林村调研。在长江村,顶着烈日,孙胜华走进农田深处,俯身察看大棚辣椒秧苗长势。

察看辣椒长势.jpg

“大棚辣椒种植面积有多少,销路有保障吗?”

“近200亩,在本地就能消化。” 省人大代表、长江村党支部书记张成清回答道。

“有一定规模,技术上有没有遇到困难?”

 “技术上比较成熟,薄膜灌溉、温度调节前期都已解决,辣椒长势喜人。” 张成清说到。

驱车离大棚不远的地方,是一片片树林掩映的鱼塘,一家颇具韵味的农家乐分外引人注目,张成清介绍到,这家农家乐是能人回乡开办的项目,有钓鱼、野炊、烧烤等多种服务项目,在县内也打出了品牌知名度。

穿过一片葡萄林,经过水上廊道,孙胜华来到钓鱼区,对该区域的安全保障问题进行了重点督导。他强调,产业在发展,平安创建也要跟上,要守护住这么好的美丽乡村。

“长江村是连续三届湖北省文明村,十多年无上访、无刑事犯罪案件,基本是小事不出湾,大事不出村,村干部及时化解,控制在村组。这其中离不开法院的贡献,尤其是以调解为主的办案方式,成本低、处理快、效果好,需进一步做好宣传普法工作,强化村民法律意识。”在随后的座谈中,张成清介绍了村情概况、生产生活和村级产业经济情况。孙胜华表示,法院在农村的工作要注重以调解的方式,依法妥善化解乡村邻里纠纷,弘扬守望相助、崇德修睦的乡邻美德,维护基于血缘、亲缘、宗缘、地缘关系建立的情感和道德纽带。此外要重点关注村民对普法宣传、法律服务进村组等方面的需求,做好对接工作。

芦花村是黄冈临空经济区噪音区拆迁的重点村,拆迁工作关键节点上的一些法律问题,愁坏了巴河镇人大主席团主席张文其和县人大代表、该村党支部书记曾三全。

“芦花村是唯一一个需要整体拆迁的村,村民提出了很多诉求,如何依法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个巨大挑战”,张文其表示守护好老百姓的合法利益,是我们工作的底线,但还是有村民不理解,希望法院通过巡回审判、以案释法等方式将法庭开进乡村、搬进百姓家,提升村民法律素养。

“群众呼声是第一信号,选择到芦花村调研,就是了解到该村面临整体拆迁这个现实情况。”孙胜华当场进行了“法治体检”,对存在的情况和问题“对症下药”。

“这是农村新的法律需求,直接原因是村民法律意识的淡泊,根本原因是法治宣传工作,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缺少针对性、时效性。为此,我们要聚焦焦点问题,依托镇政府,通过“沾泥土”“接地气”的方式,开展一次征地拆迁专项普法活动,提升人民群众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能力和意识。”

张文其表示巴河镇党委政府将全力支持法院的工作,积极为普法活动提供助力,届时组织人大代表、干部群众旁听庭审,让村民近距离接触法律,提高法律素养。

徐家林村走访交流.jpg

在徐家林村,孙胜华与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全华,县人大代表、村党支部副书记陈新华进行了面对面交流谈心,认真倾听意见建议,详细记录提出的需求,感谢其对法院工作的大力支持。

走访中,孙胜华一行向代表们汇报了2022年上半年浠水法院执法办案、司法为民、服务平安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及今后工作打算,并以书面形式向人大代表征求对法院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在调研走访过程中,孙胜华并就推进新形势下的诉调对接、普法宣传工作与随行调研人员进行沟通布置,要求以最快速的行动解决问题,展现人民法院的新担当、新作为。

县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余慧峰,巴河镇人大主席团副主席张朗,巴河人民法庭庭长李登宇随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