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燕子不入愁门

——浠水县人民法院竹瓦法庭搬家纪事

时间: 2017-08-11 17:27 来源: xsfy

_DSC0211.JPG

竹瓦法庭老办公楼全貌

袁院长竹瓦法庭开庭.JPG

院党组书记、院长袁干在老法庭审判庭开庭审案

_DSC0181.JPG

分管法庭工作副院长张建军和竹瓦法庭庭长何正飞一起拆下老法庭办公牌

_DSC0187.JPG

蔡德刚、罗爱东两位法官郑重拆下老法庭审判庭国徽

_DSC0206.JPG

竹瓦法庭法官、书记员与张建军副院长一起在老法庭门前合影

_DSC0201.JPG

搬出老法庭

_DSC0246.JPG

走向新时代

竹瓦新法庭.jpg

法庭新貌

_DSC0355.JPG

新法庭办公楼

审判庭.jpg

新法庭审判庭


2017年8月9日是值得纪念的特殊的日子。

这一天,浠水县人民法院竹瓦法庭搬进新建成的法庭办公。法庭的几位法官和书记员忙忙碌碌搬家了。随他们一起搬家,我捡拾到不少关于竹瓦法庭的故事。


(一)这是重要历史时刻

上午十点,分管法庭工作的副院长张建军带着竹瓦法庭法官团队的何正飞、蔡德刚、罗爱东三位法官和谭林、胡凯澜两位书记员,一起到老竹瓦法庭往新法庭搬东西。

在老法庭门前,何正飞庭长向一同上楼的张建军副院长汇报说,新建的法庭离这老法庭就一里多路。我们用“蚂蚁搬家”的办法,把一些小物件、办公用品、案卷都搬过去了。今天要搬过去的是法庭的三件“重器”——悬挂在审判庭的国徽、放在老审判台上的法槌,还有挂在法庭外墙的“浠水县竹瓦中心人民法庭”这块牌子了。我们天天去看新法庭装修进度,看一次心里“痒”一次。新法庭那边大门没安装上,就把这边的床搬进去了,我们都等不及。

张建军副院长分管着浠水县人民法院七个基层人民法庭的工作,每个法庭的情况,他了如指掌。竹瓦法庭今天搬家了,他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是该搬了,你们早搬一天,我的心就早安一天。这老法庭是个危楼,让我放心不下。最破最旧的法庭一步跨进新时代,这搬家的“仪式”得搞!

摘下审判庭里挂了近四十年的国徽,大家商议说,这国徽得留着,送进法院院史馆收藏。我们几个再聚在老法庭门口照张相留个影吧。

今天是浠水法院和竹瓦法庭的最重要历史时刻!


(二)当年法庭人的苦

老法庭这个三层小楼,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提起当年建竹瓦法庭的事,蔡德刚法官很熟悉。他向一起来搬家的法庭年轻人讲起了当年建设法庭的事。

如今已退休、年高七十的王荣是时任竹瓦法庭庭长。当年法院经费保障困难,院党组决定拨款三万元给竹瓦法庭建个办公楼。建个法庭得买块地吧,这点钱肯定不够。怎么办?王荣把自己在部队转业金贴进去了。

王荣说,我不能向外人借债建法庭。到年底法院还不了钱,总不能让债主围着我这个当庭长的讨债吧。法庭搞建设欠钱还不了,我还有什么面子去办案去执行,怎么去说服别人自觉履行判决义务。

法院无钱还债被王荣说中了。在那个年代,老庭长王荣为建法庭贴进去的钱,法院一年还一点,好几年才还清。为少花钱,当年在竹瓦镇镇区外柳界公路边,觅得一村民变卖的老瓦房,扫了瓦片推了土墙,一班乡村的泥瓦匠用一砖一石,把王荣庭长脑子里的法庭构想,变成了一栋“乡村风格”法庭办公楼,与周边稻田麦地倒也相映成趣。

当时也没请人设计建筑图纸,没有审判区、办公区分离的理念。王荣庭长提出高要求,审判庭要大,前后要通透,空间跨度要大。多大?一算不过三十多平方米。怕大梁承载力量不够,泥瓦匠们自有高招解决。好办,买两根钢管当立柱,在审判庭当中顶起来。这两根立柱后来成为审判庭里原、被告席中间的分界线。对审判庭的装修,乡村的匠人们也有独创之处。把鲜红的国徽挂在审判台正上方,再照着包公出巡衙役们扛的“回避”“肃静”大招牌,做两个立在两边。

乡村百姓心里对公平正义的期盼是千年未变,表达方式既朴素又简单。


(三)燕子不入愁门

上得二楼拐一道弯子,再沿走廊走两步,左手第一间就是这个当代与传统相结合,使用了近四十年的审判庭。记不得是那一年,一对燕子在审判庭内的右墙上方安下了家。它们的到来给这个审判庭,又添上传奇的一笔。

住在审判庭里的二只燕子很调皮。小燕子从不听从书记员宣读的庭审纪律,也不顾及法官在审判台上正危襟正坐开庭审案。开庭时间,它照样一个左侧滑、一个右侧滑,在法官、书记员和当事人的的眼前,闪电一般,从审判庭大门飞出去,又飞回来,含泥筑巢。偶尔在喂饱了小燕子后,它会在窝口稍作停歇,双翅紧合,露着白色的腹肚,左右扭扭小小的黑脑袋,凝神听听法官宣读的判决书。

今年,浠水法院43名入额法官组成审判团队。院长袁干、审管办主任蔡德刚、研究室主任罗爱东一同被分派到竹瓦法庭,与庭长何正飞组建成两个审判团队。5月份,随袁干院长到竹瓦法庭开庭审理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在审判庭又看见两只燕子飞进飞出。

竹瓦镇法律服务所主任南兴国是竹瓦镇本地人,担任镇法律服务所主任多年,他对竹瓦法庭的历史很熟悉。庭审结束后,我与他在审判庭闲聊。燕子又从眼前飞过,不知不觉话题扯到两只燕子身上。

“是不是要清理一下。小燕子飞来飞去,影响法庭形象吧”。

南兴国主任笑着说,当年王荣庭长建起了这栋楼,它们就来这里住了,年年去了又回。它们可能有记性好的遗传基因,现在来的燕子不知第几代了。莫小看这两只小燕子,作用大了。有时法庭主持调解,它们会出来“客串”一下,给当事人秀个“家庭和睦”“夫妻恩爱”。用现在的话说,算是以身说“法”的活教材。这多年,法庭人没逼过小燕子“搬家”。

有一次王荣庭长开庭审理一起离婚案件,夫妻俩言来语去争得面红耳赤。在法庭调解的时候,王荣庭长指审判庭右墙上方的正在筑窝的两只燕子说,你夫妻俩抬头看看,这对“小夫妻”是怎样的恩恩爱爱。你俩缺少的就是它们的和睦恩爱。小家庭有困难,也穷不过它们吧。靠小嘴含泥,一点一点地筑起了窝,生儿育女。你俩有双手,只要夫妻俩心齐,共同出力,还愁建不好一个家。不要再在法庭上闲扯了,现在就和好,快回家插秧去,误了农时,就丢了一季稻子的收成。看看墙上的燕子,想想家里的娃娃,夫妻俩还真听进了王荣庭长的劝导,调解和好。这婚不离了,男人带着老婆,赶着回家下田插秧。

“燕子是吉祥鸟,你知道不?我们这里有句老话这样讲——燕子不入愁门”。

“这话不对吧?法庭是矛盾纠纷汇集的地方。天天有麻烦事,来的都是烦恼人。现在案件这么多,法官办案的都压力大得很,也愁着哩 ”。

“你这个看法就不对头,要换个角度看。群众都把法庭当成解决矛盾纠纷的圣地,把法官看得比村头那小土地庙里的菩萨还灵。你们审结一件案件,就解决了一个矛盾纠纷。法庭一年要办理案件二百多件,你算下,四十年审理了多少件,化解了多少个矛盾。出了法庭这个门,爱恨情仇、恩恩怨怨都化解了,也就没愁了”。

说得在理。燕子真是有灵性,它们的选择没有错。


(四)莫负当下好时光

一行人把国徽、法槌、党旗国旗扛下楼下,摘下门口“竹瓦人民中心法庭”的牌子。何正飞庭长锁上老法庭的大门,拿出法庭迁址的公告贴在墙上。看到法庭在搬家,住在法庭旁边的李大妈和一些邻居围了过来看热闹。

改革四十年,农村都发展变样了。原来建在竹瓦镇边缘的法庭,被周围村民建起的高楼包围着。法庭结构老化、路线老化,雨天滴嗒漏水,夏天似温棚,各种“不适应症”都显露出来,现代化的科技法庭设备更是没有办法安装。与周边村民建成的别墅式高楼一比,法庭更显破旧又穷酸。一些零零后年轻人来法庭打官司,看见这栋危楼,与印象中的法庭对不上型号,不相信这就是人民法庭。看见在法庭旁边院子里忙碌的李大妈,总要用怀疑的语句问一声,这是法庭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还少不再补上一句,太差了吧,没有一点法庭威严的形象。

就要走了。蔡德刚法官上前与李大妈道别。“大妈,今天我们就搬走了。感谢对我们的照顾,有空请来我们新法庭串串门”。法官们外出办案未回,下雨帮忙收拾凉晒在外面的衣物,没少麻烦她。

“你们走了,我还真是舍不得。在一起住了近四十年,有感情。法庭的人换了几轮,小陈、小蔡、小熊、小李、小孔,这些老人新人,我都记得”。

李大妈指着法庭说,“我们的房子翻建了一回,法庭还是老样子,比我们的房子都差,替你们急。今天搬了,住进新法庭,大妈替你们高兴”。

新建法庭与老法庭相距不过1000米,选址在一座小山下,省道柳界公路旁,占地面积五亩,一栋建筑面积90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装涂着褐黄色的外漆,在人民法庭赭红标志色装饰板的上方,悬挂着鲜红的国徽。门前8米高的旗杆上,鲜红的国旗在迎风飘扬。隔着公路,正前方是一片盛开着荷花的小湖,荷香阵阵扑面。再远处是千亩桃园基地。春天时节,可一览十里桃花。

黄政副院长分管基层法庭建设。他跑法庭的立项、规划、建筑设计、施工,一项也离不了他。竹瓦新法庭的建成,就如一个新生儿从他手里诞生一样。这次同时新建成的还有巴河法庭。再完成散花、关口两个法庭的重建工作,浠水法院七个基层人民法庭面貌将彻底改观,跟上时代的节奏和步伐。

走进新法庭大门,是宽敝的立案便民服务大厅。在审务公开电子大屏上,显示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鲜红大字。楼内法官办公室、律师阅览室、代表委员联系室等一应俱全。这是一座充满现代化气息和审判数字化的法庭。办案的四级专网、办公电脑,安放在桌头。左侧是审判庭,面积100平方米,审判区与旁听区按功能划分,法官通道与旁听通道相分离。同步录音录象的科技法庭设备正等待安装。

“何庭长,你们这一代人算上赶上好时代。想想法院当年保障的难和老庭长的苦,再看看这新建的法庭条件,这是翻天覆地的大变化。要知道感恩和珍惜,莫负了这好时光”。院长袁干、纪检组长柴晓晖、政治处主任肖晓洪带着法官、书记员在新法庭走了一遍,看一路叮嘱一路。

一切安顿妥当。在新法庭的会议室里,召开了一个简短的座谈会。“新法庭、新作风、新面貌、新气象”“搬离了老法庭,老一辈法庭人的奉献精神和为民的情怀不能丢”“要记得感恩和珍惜”“要树立争创全省先进法庭的新目标”,院领导对法庭的几位法官和书记员提出新要求、新期盼。感慨竹瓦法庭的新旧变化,参加座谈会的镇法律服务所主任南兴国当场赋诗一首。

法庭破旧几十年,如今旧貌换新颜。

柳界公路门前过,湖光山色好景观。

青松掩映显高洁,荷池花红伴清廉。

五星红旗迎风展,庄严国徽头上悬。

服务大厅空间广,科技法庭配套全。

执法办案履好责,公平正义记心间。

新庭新景赞不尽,依法治国百姓欢。

言毕,大家拍手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