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法院文化 > 法官手记

修身在正其心

时间: 2014-11-04 08: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三严”中,“严以修身”居于首位,充分说明其优先性。我国儒家经典《大学》中写道: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修身为先。“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离开这个根本,要想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不可能的。

那么,何谓修身?《大学》述“修身在正其心。”北宋诗人欧阳修名句 “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身,外正其容。”这句话很重要。“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我们今天应如何诠释“修身在正其心”?

“修身在正其心”,就是要立“公心”,去“私心。”“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不为个人私利所左右,以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利益,以国家、民族的强盛、振兴为己任。树立了这样的理想与信念,就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实际工作中,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无坚不摧,勇往直前。当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战士,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以能战胜强大敌人围追堵截,克服难以想象的恶劣自然条件,书写出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是因为红军战士树立了为劳苦人民翻身解放、为国家民族独立富强的伟大理想与信念。所以毛泽东同志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国时期,为了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在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无数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在神州大地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叹。正是由于他们具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们敢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修身在正其心”,就是要立“善心”,去“恶心”。这是从道德层面来说的。“善心”或“善良之心”,即“仁爱之心。”它是人之为人的内心准则,是人为自己立法,每个人为人做了必须恪守的律令。没有善心不能成其为人,不能立足于社会。“善心”是人区别于禽兽、优于禽兽之所在;人若失去“善心”,便与禽兽无异了。同时“善心”也是维系国家、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的道德情感力量,是法律无法取代的。正因为人有了“善良之心”,使人类不像野兽那样弱肉强食的状况发生,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以“善良之心”为基准,破除“邪恶之心”,提高人的道德境界,追求高尚道德情操,自觉抵制和反对歪风邪气,做一个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脱离低级趣味、有道德、高尚的、纯粹的人。  

“修身在正其心”,就是要立“诚心”,去“假心”。“诚”是我国儒家学说的核心概念。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即实在之意。以实实在在、按客观事物自身固有法则运转变化,是天的准则。追求诚实,以老老实实为人处事,是人的准则,是人安身立命之地。古人云: “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怨。”这说明诚实无欺是一个人做学问、干事业、自我修身养性、与人交往的一个根本准则。一个国家、民族的国民,具有诚实不欺骗,讲真话不说假话的素质,既是自爱、自尊和自信的表现,同时也是获得别的国家、民族的信任与尊重的重要条件。反之,如果国民不诚实,充斥欺骗,口是心非,言行不一,不仅损害自己国家、民族的形象,而且在世界大家庭中也会失去立足之地。

“修身以正其心”,就是要立“刚心”,去“懦心”。这是从人的意志力层面来说的,是指人要立“刚强意志”,去除“懦弱意志”。人生在世总是要经历各种磨难,在前进道路上总是要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这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刚强意志力,破除懦弱之心。在各种拦路虎面前,是勇敢向前还是害怕退缩,这是对每个人意志力的考验。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告诉我们:要实现我们的理想与目标,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要付出难以想象的切实血淋淋的代价,我们必须具备克服困难的动力与坚忍不拔的意志才能做到。一个人树立伟大理想与目标固然很重要,但要把它付之于实践变成现实的东西,具有刚强意志,克服懦弱之心,是成功的十分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