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书包的故事
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是一件和幸福唱歌跳舞的事情。每天漫步在闻一多大道上,望着宽阔平坦又似乎不见边际的刷黑路面,感觉象驾着一叶小舟,游弋在浩淼的蓝色海洋里。
五年前,这条大道还没有刷黑,也没有这么大气的名字,那时的路面狭窄又坑凹不平,泥泞会随着交通工具和鞋子随时带回家,出行极为不便,市民叫苦不迭。
某天,我骑车接孩子放学。雨刚过,天气是那种阴霾沉沉的天气,路上行人不多,只有少数麻拖还苦候在路边的树脚下,等候载客。孩子正是如猴的年龄,背着书包,跟着我,蹦蹦跳跳的往前走。
突然,孩子不蹦了,专注的看着一个人。我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只见一个佝偻着的身影,近乎扑下整个身子,在坑坑凹凹的泥泞路面上拉着板车,板车里装的是满满的一车蜂窝煤。可能是因为超出了老人的体力极限,老汉拉得很吃力,一步一滑。孩子看见这一幕,像小鸟一样飞过去,蹶起屁股帮老汉推车,可能是孩子的书包过长,他每推一步车,书包就要在地上滑上一段。孩子见自己推不动,就用寻求援助的眼光看着我。我被这份稚嫩的爱心打动了,也加入了推车行列,板车于是变得轻快起来了,一会儿就爬上了坡顶,余下的路,老汉不会再那么吃力了。孩子怀着助人为乐的快乐回家了。回家时,孩子发现书包没了,急得直嚷。原来,刚才鼓劲推车时,孩子取下了钳制他释放能量的障碍物,把书包放在老汉的车上了。
第二天下午,我依然接孩了,我们依然经过那个路段。在一棵大树脚下,老汉见我们走来,忙从板车上站起来,老汉是来送书包的。老汉说,昨天他把煤球送到买家后,才发现板车上的书包,老汉联系不上我们,怕影响孩子上学,急坏了,这才守株待兔,在孩子上学的路上蹲了一天。
我的鼻子酸酸的。老人拼尽力气养家糊口,我们仅仅是帮了他一把,帮他推了一下车,却让老人耽误了一天的工作时间,白白损失了一天的生活来源,好事没有做好,真是愧疚不已。孩子听到后,一言不发,眼睛似乎有些潮润,我知道孩子心里也不好受。孩子把我拉到旁边,悄悄的说:“爸,你帮我给爷爷赔点受伤费,好吗?”孩子当时太小,还不知道这种情况叫损失费。我为孩子的善良感染,照他说的做了,但老汉说,世上钱赚未尽,仁义值千金……。
黑色往往代表一个城市文明化的程度。现在,一多故乡,我们浠水县不只这条路变宽了,变亮了,市区也全部“黑化”。象老汉那样负重前行和泥泞不堪的年代已经过去,一去不复返了,蜂窝煤也快要走出了人们的生活视线,孩子的书包变新了,亦变轻了……一切都在变化。现在每当我走到那个路段时,我总能想起老汉那佝偻着的身子,奋力前行的身影,总能想起孩子的书包和那潮湿的眼睛,还有老汉那句惊世骇俗的话语,如画在目,如鲫在耳,此时,苦涩、凝重和幸福的感觉同时包裹着我,心中别人一番情愫。
这是历史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