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行政争议化解】当行政争议化解遇上“银发打工人”

时间: 2025-03-24 09:15 来源: 浠水法院

600.jpg

“等了整整4年啊……”南金花(化名)颤抖的双手紧攥调解协议书,泪水在布满岁月痕迹的眼眶里打转。这位59岁的女性“银发打工人”对着法官深深鞠躬,“感谢法院还了我这个公道!”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银发族”再就业现象越来越普遍。与年轻人相比,这类群体更易受到职业伤害,年龄“门槛”也让他们在工伤维权时屡屡碰壁。近日,某县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内,法律为“银发打工人”撑起保护伞,让一场耗时4年的工伤认定行政争议终于画上句号。

“身陷困局”:银发打工人权益何维?

2021年6月,从农村进城务工的南金花在一家保安公司担任视频监控员,白班夜班轮替。某日夜班交班途中,她被对向行驶的车辆撞倒,诊断为腰椎骨折。

“公司说我超过退休年龄,不是‘劳动者’,人社局也不认工伤。”事故发生后,南金花向公司讨要说法未果,又向社保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2022年9月,社保部门认为其不符合工伤认定条件,作出不予认定工伤决定。南金花不服,于2023年1月正式向浠水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经过开庭审理,法院认为社保部门所作工伤认定决定适用法律错误,判决撤销该决定并责令重新作出认定。该案判决后,各方均未提起上诉。

2023年3月,人社部门经过调查,却再次就南金花所受事故伤害作出不予认定工伤决定。

“拨开迷雾”:超龄≠无权益

2023年4月,南金花就该案再次提起行政诉讼。

“超过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并不必然不予认定工伤!”法庭上,南金花据理力争。

浠水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用人单位聘用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务工农民,在工作时间内、因工作原因伤亡的,应当依法进行工伤认定。据此,法院依法判决撤销该不予认定工伤决定。

案件判决后,保安公司、人社部门提起上诉。二审法院认为上诉理由不成立,判决予以维持。

承办法官表示,“许多进城务工老人文化水平有限,维权时容易‘卡’在程序里。司法不能只看年龄‘一刀切’,更要看劳动关系的实质。”

“破局之钥”:从对抗到对话

2024年6月,当地人社部门根据最终调查查明的事实,依法对南金花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此时,保安公司仍坚持认为与南金花不存在劳动关系,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该决定。

承办法官认为,该案耗时已久,伤者南金花的权益亦迟迟难得到保障,通过司法裁判亦不能实质性解决各方心中的疙瘩。考虑到异地协调诸多不便,承办法官便依托行政争议协调机制,联合当地县政法委、县司法局、县人社局、县检察院启动“四维联调”。

在调解室里,各方围绕争议焦点,从法律法规、事实证据、权益保障等多维度展开深入探讨。通过面对面沟通、背靠背协商,原本僵持的态度逐渐软化,对立的立场慢慢靠拢。

“握手言和”:一场没有输家的和解

经过多轮艰苦细致的调解工作,各方终于达成共识,“握手言和”,保安公司、当地人社部门与南金花共同签订和解协议。

“此次调解也让我们公司意识到要担当起企业责任,今后将积极主动为劳动者参保,长远来看,对我们企业也是好事!”协议签订时,保安公司当场一次性向伤者南金花支付补偿款。

人社部门负责人亦表示将以此案为鉴,用实际举措维护超龄就业者的劳动权益。

至此,一场耗时良久、错综复杂的劳动行政争议,在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协同努力下,实现了从“程序空转”到“实质化解”的突围。

 

法的刚性判决可以守住法律底线,行政调解的柔性智慧却可以拓宽选择。2024年初,浠水法院探索建立跨区域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机制,有效打通了异地协调梗阻问题,进一步促进了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此案便是依托该机制成功调解的范例,也为破解“银发打工人”劳动争议化解提供了生动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