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月光如织的晚上------邓子瑶
时间: 2011-12-14 19:29
来源: 本院
这是一起在农村算得上普通而又平常的案件。一个板实的庄稼汉在城里工地上摔下来跌伤,脚踝骨折。这样的案例在务工潮影响下不乏其数。说它普通而又平常实不为过。
那一天,庄稼汉的妻子手里攥着小学算术本的格式状纸走进法庭。她那略显疲惫而又消瘦的脸庞上除了有种顶梁柱塌下来的焦虑外,还显得有几分怯意。
中年妇女是以庄稼汉妻子的名义到法庭来代为起诉的。她的丈夫被村里的包工头带到武汉某建筑工地打工,工地上因脚手架垮塌,庄稼汉受伤被送进了医院。
状纸上那隽永的字迹虽然算不上正楷,但清秀又工整,字字浸润着童心般童稚。状纸段起段落,诉说了庄稼汉的伤势和病情。
看到中年妇女那布满手茧而皲裂的双手,我猜想这状纸绝不是出自她的手。庄稼汉家中应该有个童稚未央的小学生。
我的猜想随即得到了印证。
那天傍晚,我们去了庄稼汉的家。山坡下,夕阳里,一个单薄的小男孩背着个略显超大又很旧的书包跑回家里。小男孩见家里来了陌生人,满脸通红的脸庞上有几分惊恐神色,随后不声不响地从牛棚里牵出耕牛去放牧去了。
中年妇女说,儿子抽不出时间去县城医院看他爸爸,每天放学回来后就自觉地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小孩才十岁。在他看来,耕牛和父亲同样重要,都是能给他带来吃饭和穿衣的顶梁柱,倒下不得。
我的眼睛有些潮润。我希望用最富有效率的方式来帮助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撑起一片天。尽管通过立案诉讼不失为一种有效救济途径,但如果用法律的周期程序来解决这个问题,即使再超前再提速,对这个家庭来说仍不啻于是一种煎熬。我在寻求独特的处理方式。我得让庄稼汉尽快尽早站起来。他再这样躺下去,儿子明年的开春学费可能就成了问题。思忖下来,我认为案外的调解和诉调对接应该是来得最快的纠纷解决方式。
但调解必须是要坚持自愿原则的,强制不得。包工头如果不配合调解,那么我们的想法只能是一厢情愿。
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的想法尽管是美好的,善良的,但在包工头那里仍然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月光如织的晚上,我们叩开了包工头家那豪迈的铁栅门。包工头正在家里喝得酩酊大醉。包工头扬起朦胧的脸,指着自家墙壁宽屏电视里的中俄首脑会晤的镜头,喷着满嘴的酒气责备我们没有提前预约,违背了国际惯例和外交礼仪。
看着包工头家里的金碧辉煌和蓬荜生辉,想起庄稼汉儿子的旧书包,我恨不得扬起拳头。但我迅速调整了自己的情绪。毕竟纠纷调解后的钱还得由包工头出。
随后,此案的调解因乡司法助理员家里发生的特殊事情而搁浅。司法助理员的亲属过世了。
一周后,调解工作再次摆上议事日程。考虑到包工头的工作性质,我们一般晚上找他。
是夜,月黑星稀,暮色蔼蔼,我们来到了包工头所在的村委会。该村的新农村建设搞得有声有色,路边的太阳板蓄能灯白天吸收了太阳的光热,璀璨如繁星,咄咄逼人。我们邀请了村支书和治保主任共同调解纠纷。
治保主任熟练的将村委会的电视机、影碟机架了起来。治保主任开始放电影。不过,屏幕上播放的是我们几天来一直暗拍的庄稼汉儿子的生活片景。片景拍得很密集,从庄稼汉的儿子早上穿上球鞋背起书包上学,到中午在学校节省下零花钱给爸爸治病,再到晚上放学回家帮助家里做家务,等等,都有。
其中有一组镜头是我们在学校运动会上随景暗拍下来的。庄稼汉的儿子穿着一双筛了洞的球鞋在运动场上赛赢了穿耐克鞋的大个同学。赛后,别的同学喝着易拉罐,品着王老吉,可那个小男孩握着洋瓷碗,不声不响地向运动场边的茶水桶走去……
影视未完,忽然一阵倍受压抑甚至有些低吼般的泣啜声从某个角落传了出来。我循声望去,包工头将头深埋在两腿间,蒙着脸,不住地抽搐着,身子一耸一耸的。声音是从他那里传出来的。
村支书走近包工头说,这个片子原本是要搁到你家里放去,但因乡司法助理员的亲属过世了,法官考虑到农村风俗问题,不好带着丧事未满周月的助理员上你家去。
别说了。包工头用手袖粗重的揩了一把眼泪和鼻涕,醐醍灌顶般醒悟过来。谢谢你们,你们这么善待我,我这就回去找媳妇要钱去。
人散去,路灯依旧皎洁如织……
稿件来源:洗马人民法庭
[作者/邓子瑶 编辑/罗爱东编审/周长林]